工業廢水處理工必須掌握的事故應急池運行與突發排水應對策略
一、引言
事故應急池是污水處理系統中用于臨時儲存突發排放廢水的關鍵設施,能夠有效緩解沖擊負荷,防止超標廢水直接進入處理系統。作為一線操作人員,了解其運行管理要點、應急啟用條件及后續處置方法非常重要。
二、事故應急池的功能與設計原則
事故應急池的主要作用包括:
緩沖突發性高濃度廢水;
防止有毒物質瞬間進入生化系統;
提供應急處理空間,便于分批處理;
減輕污水處理系統的沖擊負荷。
其容積設計一般應滿足8~24小時的最大可能事故排放量,并配備必要的攪拌、提升和監測設備。大型企業還可設置多格分隔式應急池,便于交替使用和清淤維護。
三、日常運行管理要點
操作人員應定期檢查應急池的液位、水溫、pH值等基本參數,確保其處于待命狀態。同時要保持池內清潔,防止雜物堆積影響出水暢通。應急池出口應設有控制閥門,防止非緊急情況下誤排。每月至少一次進行模擬演練,測試提升泵、攪拌系統和控制系統是否正常。
四、應急啟用條件與操作流程
當發生以下情況時,應立即啟用事故應急池:
生產車間突發大量高濃度廢水排放;
進水pH值劇烈波動,超出系統承受范圍;
檢測到重金屬、有毒有機物等抑制性物質;
主處理系統出現故障或檢修期間。
操作流程包括:
關閉主處理系統進水閥門;
打開應急池進水閘門;
啟動攪拌系統防止沉淀;
記錄水量、水質、時間等關鍵數據;
根據水質情況決定是否需要預處理后再進入主系統。
五、常見問題與處理對策
當發現應急池水位異常升高時,可能是由于誤排或暴雨積水所致,應及時查明原因并調整排水計劃。若池底積泥較多,應安排定期清淤,防止堵塞出水口。對于含有揮發性有害氣體的廢水,應在池體上方設置通風裝置,防止氣體聚集引發安全事故。此外,還應制定應急預案,明確責任分工和處置流程,提高突發事件應對能力。
六、冬季運行注意事項
冬季低溫條件下,應急池內的污水流動性減弱,容易出現局部凍結或結塊現象。因此,操作人員應加強巡檢,確保攪拌和加熱設備正常運行。必要時可在池體外部加裝保溫層,防止結冰影響進出水暢通。對于寒冷地區,應急池宜采用地下式結構,以減少溫度影響。
七、總結
事故應急池雖然平時處于備用狀態,但在關鍵時刻能發揮重要作用。操作人員應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并通過科學管理手段,使其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真正起到“緩沖帶”和“安全閥”的作用。